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学科技促进工作委员会--“医药科技成果创新与转化基地”揭牌典礼在深圳大学城 硅谷创业园内隆重举行。 2017年6月28日,深圳经济特区硅谷大学城彩旗招展,热闹异常!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学科技促进工作委员会--“医药科技成果创新与转化基地”揭牌典礼在深圳大学城 硅谷创业园内隆重举行。 来自国家卫计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等机构的有关领导和医药卫生界、医疗电子智能制造业界的专家学 者、企业家等参加了仪式。 本次揭牌仪式是国务院国资委主管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学促进工作委员会为了表彰深圳市华盈泰智能技 术有限公司在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治疗技术装备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而进行的一次重要活动。这标 志着我国智能化远程缺血预适应技术装备已经进入实质性临床应用与推广阶段。 远程缺血预适应,简称为RIP或RIPC(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是指机体部分器官(如上 肢)在受到短暂的、可逆性缺血缺氧刺激后,通过诱导缺血器官以外的其他脏器(如心脏、大脑、肝脏 、肾)对随后发生的严重或致命的缺血缺氧产生保护作用。由于人类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一种比RIP更好 的内源性心脑保护手段,所以RIP一直是心脑缺血性疾病研究中的热点,被医学界认为是一种最安全的心 脑血管防治领域的内源性物理疗法,对于心脑血管具有比较优势明显的保护作用。 缺血预适应研究最早的报道始自1986年,美国科学家Murry等。首次报道结扎犬冠状动脉 5分钟,再灌 10分钟,重复进行 4次,可显著缩小随后 45分钟缺血造成的心肌梗死面积,这一现象被称为心肌缺血预 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即心肌遭受短暂缺血后能耐受随后较长时间的缺血损伤,已在不 同种属动物和临床患者中证实。目前缺血预适应已从心脏扩展到心外组织,如脑、视网膜、肺、胃、肝 脏、肾脏、小肠、骨骼肌等组织。心外组织如肾、小肠及肢体短暂缺血不仅能减轻局部组织的缺血损伤 ,对远隔的心脏、脑组织等也具有保护作用,医疗界将这些现象称为远端缺血预适应。 缺血预适应的心肌保护作用主要表现为: ①改善心肌代谢和离子平衡,改善心功能; ②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③减轻心肌亚细胞结构损伤; ④缩小心肌梗死面积。 远程缺血预适应技术虽然最早的基础研究首先在欧美国家开展,但是在临床技术装备研发和应用领域我 国却走在世界前列。 2010年深圳市华盈泰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研制出全球首台智能化缺血预适应训练仪原型并于2011年获得国 家知识产权局第一个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仪专利证书。到目前为止,华盈泰公司已设计量产出几大系列 十几个型号产品,能满足不同群体的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和康复治疗及保健需要。其中,有适用于家庭 保健和缺血性损伤高危人群预防性训练需要的产品;适用于临床急救和手术前辅助治疗产品;应用于专 业军事训练产品;应用于特殊行业、特殊环境下的预适应训练产品。截至目前,新研究产品又有多个系 列十几款产品即将投放市场。 华盈泰生产的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仪设备具有功能强大、质量稳定、治疗效果确切可靠等特点。几年来 经大量的三甲医院实际临床应用,在人体器官组织缺血性损伤病症的预防、临床急救和术后康复及特定 人群对特殊环境的预适应训练等各方面都有出人意料的神奇效果,特别是对冠心病、脑梗塞、老年痴呆 症、肾脏、肺脏等重要脏器和组织的抗缺血、缺氧训练、内源性抗缺血保护因子激发、侧支循环建立、 缺血再灌注损伤预防等方面效果明显。 华盈泰公司的脑心健牌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仪在2013年已注册国家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并与中国医学 科学院阜外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济南军区总医院、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北医科大 第一附属医院、新疆医科大第一附属医院等国内一流医院机构临床合作,“脑心健”产品应用于心血管 病高危人群预防、临床急救和手术后的康复治疗,大大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加快了患者的康复速度、 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张汉湘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王树强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学科技促进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丁青艾教授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卫生部原副部长 我国著名的心脑血管病专家 终身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学科技促进工作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委员 郑才二深圳市华盈泰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揭牌仪式1 揭牌仪式2 领导参观华盈泰“脑心健”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仪展厅1 领导参观华盈泰“脑心健”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仪展厅2 全体合影
详细 >